巨大的商機
我國電力設備節能領域潛力巨大。據測算,中國單位GDP的耗電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目前我國創造1美元的GDP值要耗電1.25千瓦時,而歐美發達國家平均耗電只有0.3到0.4千瓦時,日本只需要0.23千瓦時。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的報告顯示,中國終端用電設備的總節電潛力約為2000億千瓦時。
有證券公司分析師認為,2010年,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板塊將會出現明顯分化,傳統的電力設備可能偏重防守,而低碳領域的電力設備將迎來絕佳的投資機會。
國務院已發布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規劃期為2009~2011年。規劃細則中提出,適應環境保護和社會民生需要,大力發展污水污泥處理設備、脫硝脫硫設備、余熱余氣循環再利用設備、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等。
從振興規劃實施細則中可以看出政府對發展環保設備的鼓勵和支持。規劃實施細則中說,產業振興和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高效清潔發電,包括推進風電設備自主化,開發太陽能發電設備,發展大型火電、核電站輔機等,細則明確將污水污泥處理、脫硝脫硫等環保設備制造行業納入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火電行業污染物排放限制日益嚴格,電站環保行業前景看好。脫硫、脫硝、除塵等行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在電力設備行業中,最受益于節能減排的企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新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另一類就是電力環保設備生產企業。以新能源方式發電的設備將是未來幾年內成長性最好的市場,垃圾發電、秸稈發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一批新的發電形式將快速發展。
技術的力量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在2009年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介紹說,當前我國電源結構仍以火電為主。為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電力工業面臨著十分艱巨的結構調整任務。
低碳經濟是未來發展趨勢,對高耗能和高排放的火電行業構成了巨大的壓力,火電行業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火電減排依靠什么?技術是硬道理。我國火電行業節能潛力巨大,高效低排放發電技術蘊藏巨大商機。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發電系統和增壓循環流化床技術是未來火電行業的發展趨勢。
《2008年電力企業節能減排情況通報》中提到,2008年,全國水電、火電裝機容量比例繼續改善,風電裝機容量加速增長。全國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3267臺、1668萬千瓦,超額完成全年關停13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的目標。
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自2007年開始下降之后,2008年繼續明顯下降。2008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約2321.2萬噸,同比下降5.95%。其中,電力二氧化硫排放量減排成績顯著,同比下降14.5%,降幅超過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降幅8.55個百分點。到2008年年底,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了8.95%,首次實現了任務完成進度趕上時間進度,為全面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電機的節能潛力也很大,這仰仗于變頻技術。據了解,2008年,全國高壓變頻器市場規模為34億(電力行業占26.1%),預計2009~2012年年均增長約為45%。
此消彼長的關系
可以說,未來清潔能源與高污染的傳統能源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應對氣候變化是電氣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原因,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提高設備的節能環保技術含量是電氣企業的必選題。
調整電源結構,是改善氣候變化的方式。未來,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必將逐漸取代高排放量、高污染的能源。兩組數字能夠清楚地說明問題:至2009年年底,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6006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實現“十一五”關停5000萬千瓦的任務,每年節約原煤69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9億噸。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公開表示,預計2009年風電裝機容量新增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新增量將位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10年的風電裝機容量新增量還將在1000萬千瓦左右,但同比增速將稍有回落。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數字的降低和另一個數字的增長,而實際上,是兩種能源的此消彼長??梢灶A計,數字差距將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不斷擴大。
電力設備企業早應該意識到能源結構的此消彼長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調整投資策略,開發新的技術類型是電氣企業未來的必然選擇。